過去,中國經濟經歷了快速增長,許多產業在政府的大力補貼和企業追逐投資熱潮的推動下迅速擴張。然而,這種擴張導致產量遠超市場需求,進而造成產品向全球市場傾銷,壓低了價格與企業利潤,對他國產業造成了嚴重影響。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提高關稅等措施,應對中國產品傾銷所帶來的衝擊。

太陽能、LED與面板產業

十多年前,在中國政府的大力補貼下,太陽能、LED和面板產業快速壯大,成為全球市場中的主要競爭者。由於政策扶植,企業在資金與稅務上具有絕對優勢,導致業者無論是否虧損、市場需求是否充足,都不斷擴大生產以爭奪市占率。然而,這樣的激烈競爭使整個產業陷入紅海,一些公司甚至退出市場,例如曾是股王的太陽能廠「益通」與面板廠「華映」。

鋼鐵與水泥產業

鋼鐵和水泥是建築業最重要的基礎材料,但隨著近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,鋼材和水泥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,並以低價大量銷往其他國家。為應對這種競爭,各國紛紛提高關稅。台灣的中鋼(2002)以及西進中國投資的台泥(1101)也因此受到低價競爭的衝擊,導致獲利不斷下滑。

塑化產業

在中國「十三五」規劃的大力推動下,石化產業快速發展,產能持續擴增。這對台塑集團造成了巨大壓力,過去穩定的「台塑四寶」如今也面臨嚴峻挑戰,獲利大幅下滑。台塑(1301)的股價更是從百元高點跌至三十多元,2024年全年虧損12億元。

電動車與電池產業

目前,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出口國,主要銷往歐洲市場。中國製電動車的價格比當地生產的產品便宜約20%,為此,歐盟已開始徵收反補貼稅進行應對。在電池領域,中國更是全球市場的領導者,市占率高達65%。

成熟製程晶片產業

儘管美中晶片戰爭限制了中國在高階晶片領域的發展,中國仍在成熟製程晶片領域大舉投資。到2023年,中國在該領域的全球市占率已達18%,並擁有44座成熟製程晶圓廠。預計2024年將新增32座大型晶圓廠。然而,這種快速擴張可能面臨產能過剩與價格競爭的風險,類似於過去的太陽能與面板產業。以成熟製程為主的台灣聯電(2303)、世界先進(5347)及力積電(6770)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
資料來源:整理自網路資料

中國在多個產業透過政府補貼和大規模擴張取得了快速成長,但也伴隨著產能過剩、價格競爭激化。面對這樣的挑戰,產業需要在技術升級及創新,以避免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。